麦营导航网

影视资源分享平台_高清影视推荐导航_最新影视网站大全

我们都要好好的豆瓣电影(我们都要好好的电影简介)

《我们都要好好的》真火 舆论也为它炸了窝!

过年了?


昨天,诺兰新片《奥本海默》曝出正式海报和阵容。


那叫一个热闹。


演员表里的大咖十根手指都数不完:


基里安·墨菲、艾米莉·布朗特、马特·达蒙、小罗伯特·唐尼、拉米·马雷克、

弗洛伦丝·皮尤、加里·奥德曼、卡西·阿弗莱克……


新片依然自编自导,讲“原子弹之父”罗伯特·奥本海默的故事,初定明年上映。



不过今天Sir不讲诺兰,毕竟上映还遥遥无期。


讲他一位“老朋友”。


不过他俩实际并不认识,只是影迷总会把二人绑在一起。


因为疑似“抄袭”。



这是争辩十多年的老话题了,双方也都给出过回应,只是各方影迷吵得凶。


Sir认为这插曲并不影响诺兰在世界影史的地位和实力。


但不可否认。


今敏的影像,曾启发无数人抵达电影造梦的彼岸。


毕竟他一生只留下四部电影,而每一部都是豆瓣Top250榜上的“神作”。


不知是巧合还是缘分。


Sir前两天恰好重温了今敏的第一部作品,《未麻的部屋》。


回忆刷一下涌入大脑。


《梦之安魂曲》里的浴室;《黑天鹅》里贴满照片的房间;还有《盗梦空间》那扇,似曾相识的镜墙.......



第一次看,许多人跟Sir一样看不懂但大受震撼。


不愧是日本最烧脑的动画电影。



哪个是真实的,哪个又是假的?


是梦还是现实?


到底是谁杀死了摄影师,是留美还是未麻?


带着一连串的问号,便开始了N刷之路。



哪个是现实?哪个又是虚幻的?


年轻的偶像转型成为新人演员。


她一边要对付黑粉的攻击,另一边要在演员事业上牺牲自己。


怕自己的梦想给经纪人和事务所带来麻烦,怕偶像歌手不挣钱:


她离开自己的团队来到剧组客串一个小角色。



从拍电视剧的强暴戏份到性感写真,她的知名度越来越高。


但与此同时针对她的恐怖事件也开始升级:


从爆炸信到刺杀,事态越发严重。



看完第一遍的时候,想必很多朋友和我的感受是一样的。


一开始我们以为电视剧的空间就是电视剧。


直到医生出现,说演员雾越未麻是不存在的。



这直接让作为观众的我们懵了。


一开始就以为女主是雾越未麻,现在说这只是幻想?


那到底哪个是真的呢?哪个才是剧中人呢?


先别急。


要先解答这些问题,就要先弄明白电影里有几层空间:


主要分为三层。


第一层空间是虚拟空间,也就是指网页里未麻的部屋和电视剧的拍摄画面。



在电影里,网页空间实际上是对现实未麻的房间的一比一复刻。


在这个空间里住着想象中的未麻,也就是偶像未麻。


而这个偶像未麻是经纪人留美的念想,或者说是留美自我精神分裂的产物。


那为什么留美会这样做呢?


电影里留美是因为无法成为偶像歌手才成为经纪人的。


于是她就把自己的愿望放在未麻的身上。


当未麻接受了强奸的戏份:


留美无法通过现实中的未麻满足自己的幻想,于是打造了网页中的未麻。



这和我们父母说的那口头禅类似:


“我没有机会好好XXX,所以你一定要XXX”。


留美可以通过这个虚拟未麻进一步控制狂人先生。


让他成为自己的刀,去杀现实中的未麻。



只有杀了现实中的未麻,虚幻的网页未麻才能不受主体干扰地活着。


除了网页空间外,还有一个虚拟空间,那便是电视剧空间。


这个空间与现实空间是交互的关系:


它既是混淆现实未麻和观众的烟雾弹,同时也是让我们再次看清剧情的镜子。


它乱在一时间我们没有办法分清哪个是现实哪个是戏。



尤其是当医生说出演员未麻是假的时候:


但当我们细细观看的时候。


我们就会发现导演用道具在细节处做了标记提醒:


倒放的录像带。



医生否认演员未麻的存在其实是未麻自己想象的,并非真实发生的。


因为此时的未麻处于一种精神恍惚的状态。


这种手法直接将人物对自身怀疑外化成视听画面。


理清了这层关系,我们才可以拨开导演剧中剧的迷雾。


第二层空间,现实空间。


按照时间顺序主要发生了未麻离开偶像团队,拍戏,拍写真,留美杀人。


狂人先生杀人失败,留美另一个人格暴露等事件。


那么第三层空间是心理空间,这主要是指未麻看到幻想中的自己,与自己对话。



留美将自己当作未麻,穿着未麻的衣服,她将幻想投射到他物,让自己成为她。


明白这三个空间后,剧情就不再绕了。


我们之所以会觉得乱,是因为这是导演刻意构造的。


△ 图源:B站@电影图书馆《今敏讲座以及采访》


连接这几个空间的是电脑屏幕,摄像机屏幕,窗户,镜子,鱼缸。



动画里的小物件很少是随意选择的。


这些道具里可都藏着今敏的小心思。


在采访中,导演提到:


他把鱼缸,窗户都设计成了4:3的规格。


为的,是让一切都向屏幕靠近。


4:3是旧时代电视屏幕的尺寸大小。


假未麻屋子里的鱼缸也好,网页屏幕也好,摄像机画面也罢,都是为了体现一种“看”与“被看”的关系。


多个空间的交织,乱与绕直接打破了“看”和“被看”的清晰界限。


未麻不知道自己此刻是在被看,还是自己在看。


我们,不也一样?




懂了但又没有完全懂?


当你理解完剧情层面的时候,你以为你懂了这电影。


细节狂魔今敏呵呵一笑,可没那么简单。


在《未麻的部屋》准备阶段,为了解独居女性的房间,他每天翻看了各种各样的摄影集:《Yellows Privacy‘’》《Tokyo Style》……

一边思考“物品”究竟是为何放在房间中的,一边一个个画下来。并不是画画的我,而是房间的主人将东西摆放在了那里。物品经过房间扫除和整理,最后被安放在了某处

今敏《我的造梦之路》


他能细节到什么程度呢?


大到房间窗户的朝向,小到一个毛绒公仔的摆放。


在《我的造梦之路》里,今敏说:“未麻的房子,我已经去过几百次啦”。



他能说出每一个小物件的用意,每一处细节的理由:


电影开头,房间里电话铃声响起。


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中未麻后景是有窗的。


当她发现是自己妈妈打来的电话的时候,画面变成了墙。



为什么要变?


就人的心理感受来说——封闭的房间更能给人带来安全感,而窗是未知的恐惧。


还有,电影中房间里的抱枕鲜花茶杯都不是同一色系的。



这不仅能让空间看起来更加地狭小。


也能让一切看起来更无序,更杂乱——作为未麻心情的外化。


你以为这已经够细了嘛?


不不不。


电影里为什么有些人是被刀杀的,被车撞的,而有些人是被锥子刺死的?


其实,使用锥子作为凶器的是留美,使用其他工具的是狂人先生。



那么为什么留美一定要用锥子呢?


演员未麻也好,偶像未麻也好,都是被视觉消费的对象,被男性注视。


甚至被改造,电影里最直接的体现便是男经纪人让未麻转行和拍色情写真。


留美痛恨物化女性消费女性的现象。


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她杀人的时候总是会把被害人的眼睛给刺穿。


这引申到了今敏电影里想要表达的副主题:女性。


而他想要说的核心主题:


其实在电影开头就告诉了我们。


△ 图源:B站@电影图书馆《今敏讲座以及采访》


电影开头,三个假面骑士联手打怪物。


什么意思?


好电影不会浪费任何一个镜头。


假面骑士传达着面具的意思,戴着面具的人成为了电影表达的核心。


无论是电影中那一遍遍重复的“你是谁”,还是结尾两个“未麻”的刺杀。


通通指向:


伪装。


开头三个假面骑士打的怪兽,它的名字叫“BUG”。



导演在采访中说到,这个名字是他特意取的。


BUG,对应的就是互联网上的BUG。


这是一部对抗互联网虚幻自己的电影。


也是一部,开始脱下“面具”的电影。



好好讲故事不行嘛干嘛要烧脑


弄明白细节和故事线后,你可能会想好好讲故事不行嘛?


干嘛要绕来绕去的,弄得那么烧脑。


今敏不是那种喜欢炫技的导演。


看过他的《东京教父》和《千年女优》的朋友就会知道,所有的形式都是表达手段的一种。


比如未麻在房间里频繁地醒来,电影的戏中戏。


多个空间的来回切换会造成混乱;


我们会开始分不清哪个是现实,哪个是虚幻。


这便是做梦的感觉。


比如《盗梦空间》。


结尾那个不知道是否有停下来的陀螺,在所有人心中种下一层怀疑。



梦的混乱和暧昧,让我们不得不去关注那些被忽视的角落。


未麻梦到粉丝开车撞自己。


是潜意识里对信封爆炸事件的担忧。



离开房间消失在远去的偶像未麻。


是她内心的焦虑,是对自我背叛的嘲弄?


今敏造的梦可远不止这些。


他可谓是造梦狂魔:


《红辣椒》里直接用仪器穿越到梦里;


《千年女优》不断切换的场景是人工造的梦;


哪怕是在他的动画剧集《妄想代理人》里也有“梦”的痕迹。



今敏认为人对自我的认知是由多个部分造成的。


一部分是你自己对自己的认知,一部分是别人对你的评价。


还有一部分便是潜意识里的梦,这三者合为一体构成完整的我。


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推理下去,现实生活中需要“完整的我”嘛?


今敏在这部电影里给出了部分答案:


一心为了自己的梦想来到东京的未麻,因为男经纪人事务所的要求转型为演员。


但又因为粉丝的评价,她受困于舆论之中。


未麻是纠结的,也是懦弱的。


这体现于她在房间里的发泄,她将自己埋在浴缸里。



在梦中。


未麻被狂人先生开车撞倒也直接映射了她的不安。


最后梦,剧开始混乱模糊。


人在舒适的环境下是很难去问自己“我是谁”这样的哲学问题


只有当自己开始被打碎,觉得一切变得混乱的时候。


你才会认识自己,对抗自己,并再次接纳一个新的自己。


因为虚拟未麻的出现:


现实未麻也开始怀疑,原本戏中戏的台词变成了生活里自己对自己的提问:


“你到底是谁”。



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她以至于精神越来越混乱。


直至一场暴力的刺杀。


留美穿着偶像的衣服让未麻不得不开始正视自己:


是偶像未麻,还是是新人演员未麻?


或许都不是,未麻就是未麻。



坦诚的自我是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惧,直面梦的潜意识和他人的期许。


再将一切丢弃,保留内心中最真实的自己。


电影最终卸下了开篇设计的“伪装”。


电影最后,Sir再次想起拉康分享的一个故事:

婴儿一开始没有办法看到自己真正的样子

他们通过镜子看到了自己

自己一动镜子里的像也跟着动

于是便以为镜像就是我

喜欢上了镜像中的自己

但是后来,他们明白像是像,我是我。

拉康-“镜像阶段”


别人眼中的未麻,就是一次照镜子的过程。


最后未麻离开了镜像。


虽然演员的身份依旧没变;


虽然依旧没有再次回到最初的梦想;


但于她而言,已经没关系了。


她接受了自己,也喜欢上了另一种生活方式。


变得更加坚定,也更加自信。


今敏在《妄想代理人》中借角色之口也说过相似的话——


“失去归宿后的现实才是我真正的归宿”。



原来,我们都是“未麻”,是父母眼中的“未麻”;


是领导口中的“未麻”,是向着未知奔跑的“未麻”。


若改变不了“未麻”的身份:


那就学着坦诚面对自己。


去接受当下自己的样子。


并,为之前行。

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
编辑助理:婕子君

发表评论:

控制面板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网站分类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