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星驰、冯小刚,那些年我们看过的贺岁片满满都是过年快乐的回忆!
橘子君掐指一算,还有两个多星期的时间就要过年啦!过年喜气洋洋,热热闹闹的贺岁电影必然是少不了要看上一两部。
今年的春节贺岁档也是大片云集:
周星驰的《美人鱼》,这是“星爷”继《西游降魔篇》后时隔三年的作品,再加上对喜剧爱的深沉的邓超。
猴年一定少不了一直被翻拍从未被超越的《西游记》,郭富城、冯绍峰版的《三打白骨精》也算应景,希望这个被拍了一百八十遍的故事这次能有点新意。
还有王晶的《澳门风云》系列都拍了三部了,周润发、刘德华、刘嘉玲、张家辉、张学友、李宇春……这星光太灿烂也是亮瞎了眼。
贺岁片起源于香港,上世纪八、九十年代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,每到岁末演艺圈的一些明星便会自发的凑到一起,不计报酬的拍几部喜庆的电影送给观众,内容都是“恭喜发财”、“家有喜事”、“福禄寿喜”一类的题材。
参与的演员既有沈殿霞、曾志伟、周星驰一类的喜剧明星,也有张曼玉、周润发、张国荣这样的当红大咖。
明星为了答谢观众一年来的照顾,观众图一个热热闹闹、轻松愉快,记忆中那些香港老贺岁片,真是带着不少美好和快乐的回忆。
一张张海报真的光是这么看着都觉得心里暖洋洋的。
张国荣、梁朝伟、张曼玉、林青霞、王祖贤、梁家辉、张学友、刘嘉玲,也只有贺岁片,才能凑齐这么牛的演员阵容了。
不为名利地位、不计较偶像形象也无关所谓高逼格的电影艺术,贺岁片就是为了让观众们在新年里能开开心心、喜气洋洋的过个年,逗大家一笑。
随着当年香港电影市场越来越繁荣,贺岁片也就成为了票房收割机。
年代,无厘头之王周星驰、动作喜剧成龙的电影,遂成为当年最卖座最受欢迎的票房之王。
《唐伯虎点秋香》
《大话西游》
《家有喜事》
《大内密探零零发》
《喜剧之王》等等,每一年的春节总少不了星爷的电影来增添喜庆,而他的每一部作品真的都是可以流传许久的经典,现在回想起来,满满的快乐和感动的味道。
冯氏喜剧是内地贺岁片快乐的回忆。
在香港贺岁片最红火的时候,内地电影市场还没有档期的概念。直到年,内地引进成龙、梅艳芳主演的电影《红番区》,这也是第一部引进内地的香港贺岁大片,引起了不小的轰动。
两年后,内地导演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的贺岁片,冯小刚成为开创内地贺岁喜剧电影的第一人。
《甲方乙方》是内地第一部贺岁片,拿下了当年百花奖最佳男女主演、最佳影片三项大奖。
最重要的是,《甲方乙方》好笑、逗乐,多少人曾经被这部电影逗得前仰后合,里面很多经典台词和梗到现在都被大家争相模仿,随口一来就是那句:“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~~”,配上葛大爷有点贱兮兮的神情,现在都能笑出声来。
“年过去了,我很怀念它。”
转瞬间,都快过去年喽,那些笑过的点,流过的泪,我们都很怀!念!它!
年冯小刚的喜剧爱情片《不见不散》,葛优和徐帆一对欢喜冤家继续迎新年。
“呦,这谁钱包啊?”
“哪儿呢?哪儿呢?”
“我又能看见了!这是爱情的力量!”
新千年,《大腕》继续冯式喜剧的风格,葛优、关之琳、英达创下了高票房。
当年精神病院里这段当笑话看的经典台词,如今基本上都实现了,真是现实主义的先见之明啊。
《天下无贼》跟以外冯小刚的贺岁片都不太一样,以往都是葛优扮演的小人物小品式的故事,到了《天下无贼》则讲了一对贼,还多了点悲悯的色彩。
虽然依旧留下了“IP、IC、IQ卡都交出来”,“世纪什么最贵?人才!”这样的经典对白,但冯式喜剧也从此开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繁荣,在动辄亿、亿的票房面前,元旦、春节贺岁档也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。
虽然近几年的贺岁档都是大片云集大咖齐聚,但总感觉跟我们记忆中的贺岁片有有点不一样,现在都不能叫贺岁片了,得叫贺岁大片!
《无极》、《集结号》、《投名状》、《狼图腾》、《一步之遥》……越来越多的大牌导演参与其中,场面越来越大,内容也越来越震撼,倒也不是不好,但总觉得跟我们原来看的贺岁片有点差别。
香港这几年电影市场渐渐没落,虽然也还继续拍着比如《十二金鸭》、曾志伟的《我爱HK开心万岁》一系列贺岁电影,但跟原来红火热闹的场面比起来,无论是票房和关注度都大不如前。
甚至《吉星高照》、《家有喜事》、《八星报喜》这样的老片新拍,还是同样的导演、还是同样的明星甚至还是一样的名字,但不论是口碑还是效果都不是原来的味道了。
平安喜乐是福、阖家团聚是福,恭喜发财也是福。
贺岁片原本就是中国人在春节假期放松、娱乐的方式之一,热热闹闹,喜庆洋洋就是观众最爱看的啦。
最后一句
春节临近,你会去看哪部贺岁片?哪部贺岁片又是你的最爱呢?